|退出
忘記密碼點擊注冊
登 錄
使用第三方賬號登錄
溫新壽
溫新壽,機場運行管理專業(yè)畢業(yè),有運輸航空和通用航空工作經歷,有通航飛行指揮經驗,對通用航空的發(fā)展有自己的體會和理解,現主要從事通用機場建設(高架停機坪)、機場凈空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受限于土地資源的供應限制,且國家加強農林耕地資源的保護,土地成為城市發(fā)展的稀缺資源,因此在一線或區(qū)域中心城市,往集約化和立體化方向成為當前我國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主流。
我們都知道,一個直升機場能否落成與其所在的空域條件密切相關,而一個直升機場能否長久安全運行,保障航空器在本場的起降安全,機場凈空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影響因素。我們平時在判斷機場凈空條件時或多或少的考慮到不同方面,那么,我們在直升機場的選址和運行中該如何對直升機場的場址進行把控呢?影響直升機場凈空的因素到底又有哪些?
近年來,隨著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逐步推進,通用航空的發(fā)展也迅速推進,通用機場作為通航發(fā)展的基礎設施也步入快車道,其中尤以直升機場的發(fā)展最為迅猛。一個標準的直升機場通常包括了運行區(qū)、滑行道、終端設備,作為基地運行的直升機場還包括了辦公耳房、停車場、機庫等固定設施設備。
日前,交通運輸部以2017年第34號令頒布了《國內投資民用航空業(yè)規(guī)定》(簡稱《規(guī)定》),并將于2018年1月19日起正式實施。我們知道,自從2005年民航總局發(fā)布了《國內投資民用航空業(yè)規(guī)定(試行》為民航放寬民營資本準入制定的規(guī)章,自頒布以來,對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國有和非國有主體投資民航業(yè)、規(guī)范民航企業(yè)之間的投資行為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由此引發(fā)了2005年第一輪民營航空開放潮,民營航空公司如雨后春筍般誕生
在今年4月的第六屆年度亞洲公務航空會議及展覽會在上海隆重開幕,筆者由于工作原因在項目駐地搬磚,所以只能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看航展,以感受公務機展的高大上。據悉開幕之日也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務機運營商,新成立的運營商領導為原亞聯公務機公司總經理,而說起亞聯公務機業(yè)內無人不曉,亞聯公務機公司最初由深航與香港亞洲公務航空、北京國民信托公司合資成立,直到2014年11月隨著中民投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并購了生國際通航和亞聯公務機公司,至此中民投將亞洲公務最大的運營商收歸旗下。這時很多人會問中民投是何方神圣?
生活中,我們常常說三年之痛,七年之癢,而今天這句話在我們通航人看來卻有另一番感觸和體會,所謂痛在我們看來就是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之痛,而所謂七年之癢,就是一年新鮮,二年熟悉,三年乏味,四年思考,五年計劃,六年蠢動,七年行動。我們都知道自2010年中央軍委和國務院聯合印發(fā)的關于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文件頒布以來,通用航空在中國的發(fā)展浪潮已經走過了快七年,但通航圈猶如一座圍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